三月,风和日暖,春意催人。走进位于白河县仓上镇的天宝园区,虽还未到山花烂漫时节,但在农园的智能化温室大棚里,无土栽培的各种瓜菜幼苗青青葱葱,透出春天的勃勃生机,迎来了一批批前来赏春的远近游客。
“您眼前的这座1800多平方米、钢架玻璃结构的双层‘菜园子’,采用水培模式,每年可循环种植10茬蔬菜,土地本身利用价值是同等面积的10倍!中央一号文件早就提出要科技兴农,我们也要紧跟政策要求,才能发展得更快更好啊!”进入大棚,生产技术人员向游人介绍。
科学技术助推现代农业发展。从季节性大田种植到温棚反季节生长,从“破土而出”到“无土栽培”,新的农业生产技术已使部分农作物进入了智能化管理、工厂化操作,获得了观赏、研学、实用得多重效益。这是天宝园区科技兴农培育新型农旅产业的成果。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发展,重点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增收。天宝村走在政策前沿,开拓出了一条特色农业、生态养殖、旅游服务和农产品加工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之路。2021年,天宝园区发展生态养猪6000头,饲养蛋鸡30000羽,种植玉米、大豆、油葵等粮油作物350亩,加上林果、蔬菜收入突破981.9万元。餐饮、超市、客房和游乐设施的服务类收入457.22万元,年度总收入达1439.09万元。
以农兴旅,以旅助农,以农带劳,随着规模的不断发展,园区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的帮带效应越发凸显,天宝现代农业园区共吸纳68名本地劳动力在各运营部门稳定就业;常年在园区务工的人员超过200人,人均年收入均在3万元以上,200多个家庭实现了家门口增收致富的愿望。
今年开春,天宝园区又启动了百万羽生态蛋鸡养殖园项目,总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的厂房,加工车间和工人生活区,建设工期为两年,项目建设期间,又给大量当地村民带来了就业增收机会。
“我以前在外地建筑上做木工,这两年,外面不时地出现疫情,出去打工很不方便。门上有这活儿,工钱也不低,家里也还能照顾,上班还方便,就不用再出远门了。”一位曾姓师傅一边用手里的螺丝枪紧着螺丝,一边跟我们搭着话。近两年,越来越多跟曾师傅一样从事建筑劳务的“手艺人”,在园区找到了“用武”之地,他们早出晚归,骑着车子上班,挣了钱,养了家,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2019年,随着天宝梯彩农园景区被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天宝的游客量逐年上升,也带火了餐饮行业,附近有“炊艺”的村民便到园区做起了饮食服务。卢武、张丽夫妇就是2021年春季开始在柒家苑做“小吃”。“去年‘五一’黄金周那几天,我们挣了一万多元,平常每天也有不等的收入!”卢武以前靠外出打工,年初出门年底回,有时一年也带不回几个钱,自从在园区有了挣钱门路,“长跑”的心思就安定了下来。
旅游业的兴起,带动了农产品加工业。很多外地游客来天宝,都要购买一些当地土特产作纪念,于是,园区组织成立了销售联盟,统一加工、统一质量、统一标准、统一价格的“土”字号作坊应运而生。天宝“臻品”牌的乌鸡蛋、熏腊肉、豆豉、豆乳、薯干以及包装成品的木耳香菇天麻等等,都成了游客青睐的土特产,周边群众靠销售土特产品收入在80万元以上。
靠山吃山,走农旅产业融合的路子,天宝园区迈出了稳健的步伐,也带富了一方乡亲。手里有钱好办事,家中有粮心不慌。经济发展壮大了,“饭碗”更要牢牢地端在自己手里。“今年,我们留足了350亩早茬地块,计划带状套种苞谷和黄豆。前两天下了场及时雨,眼下正在翻耕整地,为早茬播种做好准备工作!”天宝园区农场部负责人姜明生告诉记者。
天宝园区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一号文件精神,把住农业基本盘,坚守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进一步做好“田园”文章,整合土地资源,调整产业结构,扩大玉米、大豆等主产农作物种植面积,让“钱袋子”和“米袋子”都鼓起来,为乡村振兴打足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