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鄜县县长黄照临

时间:2018-08-08 10:23作者:蔡建中来源:档案史志局

黄照临,字镜川,陕西省安康市白河县人。民国西北军出身,民国十七年(1928)冬,任国民政府鄜县(今陕西省延安市富县)县长。

黄照临为人正直,反对旧礼教、倡导新文化,压制打压士绅。任职鄜县期间,剿土匪、修街道、辟市场、引水源、赈灾荒,主持监修民国《鄜县志续编》,颇有政声和名望。

民国十七年冬,悍匪陈老十带匪徒300余人围攻鄜县黑水寺(今富县张家湾镇黑水寺村)。黄照临率团丁、警员百余人,会同驻军石瑞生营长前往剿匪。时值大雪满道,黄照临率队在前诱敌至石泓寺保谷道,石瑞生从后袭而围之。两面夹击之下,使匪徒无处逃走,共击毙匪百余人、俘获匪首以下等70余人。继而,将匪首陈老十枭首示众,鄜县遂得以平安。

时鄜县县城街道瓦砾满道,遇雨雪泥泞难行。黄照临就和驻军左世允团长(陕军井岳秀部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陕西省军区副司令员、西安市政协副主席等职)率士兵、警员等,分段整修、平整街道。民国十八年(1929),黄照临修缮了县政府的大堂5间、正中房3间。并在县政府内成立中山俱乐部、民众阅报室。同时,在县政府大门、二门、照墙以及街道墙壁,用石灰粉白,书写格言和国民革命标语。尔后,又陆续集资修建了公共体育场、民众诊疗所等公共设施。

其时,鄜县县城居民饮水仅靠官泉(今富县县城西山脚下)、小泉两口井,不够居民饮用。居民就出城渡洛河,至圣佛峪(今富县富城镇圣佛峪村)挑饮用水。路远渡河,苦不堪言。黄照临就和左世允勘察水源,亲率士兵、警员等自圣佛峪引水到县城,解决了县城缺水问题。

为繁荣鄜县贸易,黄照临在民国十八年十月与鄜县士民倡议,开辟钳儿村(今富县钳二乡钳二村)市场,定于每月初七、二十七两日为交易日。

民国十八年,陕西发生特大旱灾,灾荒持续3年。鄜县每斗麦涨至8元(银元,下同)、每斗米涨至11元,饥民无粮后,挖苦菜、蒿菜等野菜充饥,奄奄待赈。黄照临一方面积极向上级请赈;另一方面与鄜县民众想方设法赈灾,以有济无。其间,黄照临强压富县士绅大户交粮放赈,在鄜县县城放粥救灾。民国十八年秋收后,黄照临令召集鄜县8区富户调集粮食,每区设义仓1所,以备渡荒。如此,使鄜县人民渡过了大灾荒年景,没有因饥荒饿死者。

黄照临最被人称道的事,是以行伍出生,却在任内主持监修完成民国《鄜县志续编》。民国《鄜县志续编》聘请鄜县名儒、清秀才李静山执笔编纂,上限清道光十四年(1834)、下限民国十八年(1929),1卷(册)4部约2万字,为现今传世的富县3部旧志之一。

黄照临在任民国鄜县期间,有许多惠政泽被鄜县人民,但仍有其“当官做老爷”的阶级局限性。在民国十八年放赈救灾期间,黄照临在县衙大摆筵席、收礼待客,为身在陕南的父亲祝寿。时有对联1副言:“老爷过生,金也要、银也要、票子也要,黄白一把抓,何分南北?小民该死,麦未收、谷未收、豆也未收,青黄两不接,没有东西!”


参考书目:民国《鄜县志续编校注》,富县档案局(馆)、富县地方志办公室,陕西人民出版社,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