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天干,家里的水都感觉小了一些,村上能不能排查一下?”4月26日,在白河县城关镇中营村四组的“叫应帮解”社会治理工作机制院落会上,村民周方安才刚抛出问题,中营村党支部书记熊隆胜立即在本子上详细记录、标注重点,并当场回应:“这个问题我们已经向镇上进行了沟通报告,从明天开始就会对全村饮水情况进行摸排,尽快拿出方案,一定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答复。”
第二天,镇上便安排人员进村勘测水源,进行施工优化,仅三天便让清泉流入村民家中。这一高效解决的案例,正是城关镇依托白河县创新推行的“叫应帮解”社会治理工作机制,以“四个聚焦”推动基层治理效能提升的生动缩影。
为进一步夯实基层治理根基,加快建设平安和谐乡村,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全县建立“随时叫、即时应、全力帮、用心解”(简称“叫应帮解”)社会治理工作机制。城关镇高度重视、迅速行动、高位推动,聚焦“叫”字畅渠道。只有让群众的声音“上得来”,治理的靶向才能“打得准”。城关镇通过镇微信公众号、公示向社会公布镇机关、综治中心和全镇16个村(社区)主要负责人、村(社区)文书等34个“民声”呼叫电话。通过联村(社区)领导主动下沉走访、定期召开院落会、村民小组会,网格员常态化收集等方式,畅通渠道,受理群众随时反映的各类意见、建议和诉求,确保群众“随时叫”无障碍。聚焦“应”字快响应。将群众的诉求收集上来,分类梳理,建立分级台账,明确责任人和解决时限,简单问题当日办结,一般性问题一周内办结,复杂疑难问题一月内办结,形成“收集—交办—督办—反馈—评议"闭环管理,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聚焦“帮”字解民忧。注重整合政策与资源,根据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诉求,形成“一对一”跟踪服务机制,确保政策精准落地。通过“五同”工作机制、“双报到”“支部联建”“驻村帮扶”“结对帮扶”“包抓企业”等机制,组织干部下沉一线,既解“燃眉之急”,更谋“长远之策”。聚焦“解”字促和谐。将问题解决与制度建设相结合,推动“解决一件事”向“办好一类事”延伸。同时,深化“枫桥经验”本土化实践,利用“三力联调”“无忧调解超市”和政法机关驻社区矛盾多元化解工作站等载体,化解矛盾纠纷22起,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从中营村院落会上的“水问题”到全镇“叫应帮解”社会治理工作机制的顺畅运转,城关镇以“四个聚焦”为抓手,将群众诉求转化为治理动力,既展现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速度,更传递了“民有所需、我有所为”的温度。正如村民周方安拧开水龙头时感慨:“这水甜,心里更甜!”——基层治理的答卷,正在“叫应帮解”社会治理工作机制的推进和每一件民生实事的落地中缓缓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