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不改映赤诚

时间:2020-03-30 14:10作者:朱明富来源:仓上镇

“你跟群众有多近,群众对你就有多亲。”这句话对仓上镇天宝村支部副书记、镇人大代表王敦林来说,感触最深。

今年62岁的王敦林,九二年入党,从副村主任到村主任、副支书到支书,再“让贤”回到副支书,从年富力强干到双鬓斑白,脚踏实地的一路走来已有28个春秋。

当副村主任那年,正是刘和兴、李自友、李自言在延安创业大展宏图的时候。村里半数以上的年轻人都跟随“铁三角”一起去打拼,到了年底个个都带回来一踏踏的钞票,那种扬眉吐气让人眼馋。而那时,村上副职每天一块钱。儿时的伙伴们见到王敦林,就邀约他来年一起出去,“我们一年挣的顶你十年,你信不信?”王敦林当然信,他又何尝不想到外面闯闯,去挣“大”钱?

但他不能走,既然当了村干部,他就知道肩上的担子和责任,更不能辜负组织的培养和乡亲们的希望。当年那些走出去的伙伴们,如今大都混的风生水起,有了自己的一方天地。王敦林也羡慕人家,但他无论“角色”如何转换,却从未改变自己为民服务的初心。

2014年,吕坪与天宝合村,王敦林担任副支书。脱贫攻坚工作开始后,村里的243户贫困户分住在三沟四岔几面山上。入户摸底、填写信息、因户制定帮扶措施,落实产业规划,爬宋家沟,上林家庄,到吕家坪,“白天跑的不见人,晚上熬到鸡叫鸣”妻子给他编了个顺口溜。

年过八旬的程俭宽,是低保贫困户,老伴儿去世的早,儿子程皇兵憨厚本分,身无长技,快四十了才成家。妻子王敦爱,小时候一场大病导致双腿瘫痪,是重度肢体残疾人,一个女儿今年才5岁。王敦爱上厕所都要人抱着才能完成,更别说打理家务。这样的一家4口,怎么生活,怎么脱贫?让村两委、驻村工作队没少动脑筋。

当时作为支部书记的王敦林,除了按政策将程俭宽一家纳入低保,更重要的让他们有增收途径,上门为他们规划产业,养殖要技术,种植也靠技术,一家人就程皇兵有一身蛮力,别的啥都不会,哪一样都不现实。王敦林就找兴达公司负责人,经过协商把程皇兵安排到养殖场做装卸工。这岗位也算“专业”对口,程皇兵在这儿干好几年了,没活儿的时候还能照料一老一小和瘫痪的妻子,还能挣一万多元,加上低保金,每年有两万多的收入,住房、饮水,用电都得到解决,按政策已达到“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

这只是帮扶工作中一个细小的事例,当村干部二三十年,其实所做的工作都是帮扶过程,直接跟群众打交道,王敦林一直以“做好大家的事”为己任,努力让“群众满意”为目标。他善于和群众沟通,倾听,耐心细致地宣传党的各项政策,跟群众“贴心”了,工作好开展,难题好解决。

正月初,贫困户王重耀母亲过世,正是疫情防控严峻时期,按当地风俗,得过客摆酒做道场,“热热闹闹”好几天送上山,王敦林和支书郭敬礼及时上门做工作,协商定下3条规定:不做道场;不办客酒;不通知奔丧。规矩虽不近人情,却避免了疫情传播,还为事主节省了一万多元的不必要开支。

脱贫攻坚工作中,住房问题是脱贫攻坚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天宝村首先从“两房”建设抓起,用足用活国家政策,该改造、搬迁的,按政策一户一户落实。几年来,危改23户,异地搬迁143户,危改户要现场核实改造方案,搬迁户要落实准确入住。已过花甲之年的王敦林,跟着住建局的年轻人一路翻山架岭地一户户跑,有时累的气管炎犯了,憋的喘不过气。同门叔父王绪坤见了心痛的说:“敦林,你都60多的人了,家里也不是啥不得过,何苦每天不消停的跑,早些退下来轻松轻松,到外面转转。”

亲戚们见王敦林精神头好,就问他每月拿多少报酬,他总是笑而不答。去年,一个当包工头的亲戚请他去帮忙管理工地,包吃住月薪4500元,还不用干体力活,找了几回他还是没去。

“我是党员,人大代表,组织安排我到这个岗位上,说明工作需要我,我更要珍惜机会,为乡亲们多干点事情。”王敦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