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他们这样热爱生活

时间:2017-10-19 15:42作者:徐涵来源:县文联

人生处处有惊喜,但究竟是“惊”还是“喜”,就需要自己去把握。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要把“惊”转换为“喜”是很难的,但遇“惊”之时,与其唉声叹气,倒不如去做个有趣的人,怡然得去欣赏这首“小插曲”。

说起热爱生活,就不得不提苏轼和汪曾琪两位先生。两人虽有古今之别,但在对待生活的态度上却都有一颗“玩心”。


苏轼:生活可以很好“吃”

若把苏先生称为文豪级吃货,我想没有人会反对。苏先生对美食之爱,从如今各种冠以“东坡”的美食中就可窥见一番。纵观苏老先生一生,虽有灿若云霞的才华,却也难逃命运的泥沼。先生赠给其弟苏辙的诗中有言“悟此长太息,我生如飞蓬”,真可谓“身世浮沉雨打萍”,命运的捉弄使其漂泊不定、辗转一生。

多次的贬谪,生活想必亦是艰辛,但这并不妨碍他对美食的热忱。虽然日子清苦,但在广泛接触了百姓的烹饪文化后,他也独创出了不少美食佳作,其中不少流传至今,仍被今人称赞。

1080年,第一次被贬至黄州。古时的黄州乃穷恶之地,,傲气的先生内心难免凄苦。也就是在这个低谷期,先生开始研究佛道思想,反思人生,关注生活,尤其是在美食烹饪方面。当时,“黄州好猪肉,价钱等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先生就顺势创造了第一道美食佳作——东坡肉。三年的生活与修行,先生愈发平和洒脱,写下“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样的佳句。让我们看到一个身处逆境却依然有生活情趣的苏老先生。

1094年,再次被贬,苏轼来到了当年满是瘴气的岭南之地——惠州。一般人至此自然是苦闷不堪,但苏老先生却独具慧眼,发现了此地水果的鲜美。一首《食荔枝》尽显洒脱:“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黄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常作岭南人”。这种豁达的心态,颇让人羡慕。不知如果不幸之事降临到我们身上,我们能否有苏老先生这份洒脱?

1097年,第三次被贬,已是花甲老人的他被贬儋州,虽已年迈,但其趣不减。在小儿苏过的启发下,发明了又一道苏记美食——东陂羹,似老顽童的他写下《东坡羹颂》一文,为自己站台,宣传这道菜。活生生一个生活意趣满满的老人。


汪曾祺:生活可以很好“玩”

曾经读过汪老先生许多作品,私以为最有趣的文章当属《跑警报》。大家可能不解,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警报一响,可能生命就会遭受威胁,谈何趣味?可这就是汪老先生的过人之处,一件充满危险的事情,也能掘出充满诗意的生活趣味。

汪老先生这样解释“跑警报”

“跑”和“警报”联在一起,构成一个语词,细想一下,是有些奇特的,因为所跑的并不是警报。这不像“跑马”、“跑生意”那样通顺。但是大家就这么叫了,谁都懂,而且觉得很合适。也有叫“逃警报”或“躲警报”的,都不如“跑警报”准确。“躲”,太消极;“逃”又太狼狈。唯有这个“跑”字于紧张中透出从容,最有风度,也最能表达丰富生动的内容。

在汪老先生看来,跑警报并不是一件危险的事,反倒是有几分罗曼蒂克的气息——它给了更多学生恋爱的机会。 男同学不慌不忙,手里拿着点心、书本,在校舍、宿舍楼下等着心仪的女同学,然后“携手逃亡”。

跑警报说不上是同生死,共患难,但隐隐约约有那么一点危险感,和看电影、遛翠湖时不同。这一点危险感使两方的关系更加亲近了。

这对于随时处于轰炸机下西南联大的学生来说,也算是干苦生活里的一抹甜色。

当然,汪老先生也写到了少数不跑警报的厉害角色。比如:爱吃莲子的郑同学就认为这是个煮莲子的绝佳时候,警报响起时用一个大漱口缸到锅炉火口上去煮莲子。警报解除了,莲子也烂了,刚好可以吃。总是趁着这段时间洗头的罗同学。正所谓“女生多,是非多”,平常洗头洗澡要好长时间,可警报一响就不用。多好的一段时间呀!每读至此,都会让我忍俊不禁。

这是一群多么可爱的学生,他们是如此的热爱生活,无论身处怎样的境地,都时刻保持这份热爱。这或许也是汪老先生想传达给我们的生活态度:从容不迫,苦中寻乐。

生活本苦,但我们要学会苦中寻乐,我们虽然难以像两位老先生那样怡然洒脱,但我们可以在平凡的生活里多点幽默感,多做有趣事儿,在粮食瓜果里寻找趣味,在朋友同事中寻求安慰。这样就算生活布满荆棘,我们也能坦然面对,潇洒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