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县残联严格履行残联“代表、服务、管理”职能,树立精细化服务理念,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落实“五项机制”努力提升常态化服务残疾人水平。
一是狠抓干部作风,锻造守规矩勤奉献的工作队伍。残联工作是一种特殊的工作,要求干部不但要有持之以恒的耐心和爱心,还要具备“讲政治、有信仰;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职业操守。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通过加强干部政治理论学习、加强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不断提高干部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提升干部服务质量。把全体干部的言行举止都规范到纪律和制度中,使每名干部能够照章办事,形成了“学习有要求、工作有标准、行为有规范”的良好工作氛围。
二是扶残助学,不让一名残疾学生因贫困辍学。不让一名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家庭子女因贫困辍学是扶残助学工作的重要目标。每年县残联协同教育局深入各镇村、学校了解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子女情况,做到底子清、情况明,将在校的残疾学生及残疾人子女全部纳入结对帮扶,对特殊困难的残疾家庭,其子女上学费用由县残联全部承担。“有困难找残联,没钱上学找残联”成为贫困残疾人家庭的口头禅,县残联也成为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家庭的“娘家人”。
三是需求调查,真实反映和努力满足残疾人的意愿。按照省市要求,每年及时开展和完善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把残疾人的基本状况和意愿需求一一登记在册,针对残疾人康复、培训、脱贫帮扶等各自特点采取有效措施,提出可行性解决办法和意见,分阶段、分年度努力满足残疾人的意愿,为制订残疾人工作“十三五”规划提供有效数据和依据。
四是包联帮促,密切联系残疾人。为深入践行群众路线、“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县残联落实每名领导干部要“包”抓一个企业,协调解决20名以上残疾人就业问题。结合精准扶贫,领导及干部“联”系1-2户困难残疾人家庭,制订“帮”扶措施、增收计划、落实项目、规定时限解决问题和困难,“促”使残疾人生活条件有所改观,确保按期脱贫。
五是文明创建,营造扶残助残浓厚氛围。残疾人事业是全社会的事业,县残联始终坚持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残联牵头的工作理念,大力宣传残疾人事业。为扩大残疾人在社会的影响,丰富和活跃残疾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残疾人全面参与社会文化生活的能力。结合省级文明单位创建活动要求,利用每年“全国助残日”、春节、重阳等重要节日组织各界助残志愿者深入开展“扶残助残”、“厚德白河”志愿服务活动,为残疾人捐款赠物,凝聚残疾人自强、自立、自尊、自爱的强大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