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家镇:解民忧于田垄间 化矛盾在院场边

时间:2025-05-13 17:50作者:方凤玲来源:宋家镇
“以前觉得综治中心是‘打官司’的地方,现在才知道是帮咱‘解疙瘩’的地方。”近日,白河县宋家镇综治中心调解室内,联络村张某某和陈某某两户村民因劳务问题引发的纠纷圆满画上句号。调解过程中,派出所民警联合综治中心人民调解员、司法所及村委会工作人员,采用现场了解、法条解析、乡贤说理相结合的方法,最终促使矛盾双方握手言和。
这一幕,正是白河县宋家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镇推广“叫应帮解”社会治理工作机制、深度融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和实战化运行的生动写照。
“小改革”展现大变化
走进宋家镇综治中心,宋家派出所服务窗口、宋家司法所服务窗口的红色标识格外醒目,公安民警与司法行政等工作人员常驻、“同台坐诊”,群众接待、人民调解、普法宣传、公共法律服务等业务窗口按照法治化“路线图”依次设置,还有法律专家义诊服务、退休法官“把脉开方”,加速打造矛盾化解的“终点站”。
近年来,宋家镇大力推动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率先落实“常驻+随叫随驻”机制,整合治安、法治等资源,设立集矛盾纠纷调解、法律援助、信访接待等功能于一体的为民服务窗口,真正实现“中心吹哨、大家报到”多元化解矛盾纠纷响应机制。同时,镇综治中心和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置“民生”呼叫专线,鼓励群众有困难问题随时拨打专线电话,让群众与干部说事说心声。
从“单兵作战”到“多元共治”,从“办所独唱”到“治理合唱”,该镇综治中心的规范化建设,聚势赋能日常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今年一季度,宋家镇综治中心共摸排各类矛盾纠纷42起,通过综治中心、派出所和司法所的高效联动,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到98%。
“小网格”服务大民生
前不久,宋家镇双喜村两户村民因耕地引发纠纷,派出所民警和镇综治中心工作人员赶到现场劝解后,双方在民警和村委会工作人员的见证下重新丈量了土地确权面积,矛盾很快得以化解。
近年来,宋家镇按照“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的要求,全面落实“四下基层”工作方法,通过调优网格设置,发挥村(社区)党组织、“三长五员”等基层主体作用,推动84个网格中党员干部、流动党员和退休党员全覆盖,进一步增进党群干群关系,延伸村(社区)治理“最后一米”,逐步实现了“民情在网格汇聚、问题在网格解决”,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攀升。
今年以来,累计发动群防群治力量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00余起。
“小板凳”汇聚大力量
“坐上小板凳,俯下身子,和老百姓像家人一般交心,彼此之间距离就近了、感情就亲了。”近日,一块小空地、一个小喇叭、一本宣传册、几排小板凳,十几人至几十人围坐在一起,一场场接地气的“板凳小课堂”在宋家镇的94个村民小组陆续开讲。
近年来,宋家镇积极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有机结合,以村组为单位,搭建“小板凳”议事会平台,发挥“小板凳”的宣讲议事协商作用,话宣讲、听民意、促和谐。
“三长五员”、乡贤能人融入全镇84个网格,深入田间地头、院落广场,利用群众早晚和农闲遛弯时间,拿上小板凳围坐在一起,收集意见建议,以群众听得懂的宣讲方式,把党的最新理论、学习教育与群众关切的医疗保险、乡村建设相结合,让党的创新理论成果与各项政策规定入村入组入户。
今年以来,10个村(社区)94个村民小组累计通过“小板凳”宣讲政策110余次,收集意见建议35条,现场解释答复处理27条,后续跟进解决处理8条,受众人数3000余人。
宋家镇将继续办好群众身边事,在推广“叫应帮解”社会治理工作机制工作中,通过“有呼必应、一呼百应、未呼先应”,积极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不断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切实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