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播种的季节,今年来,为了推动镇域产业提质升级,麻虎镇利用集体经济优势,拓展招商引资质效,在特色果蔬、生态养殖等产业基础上寻求突破,在春天里播种“希望”。
走进太和村农业产业园区,一座座大棚内活跃着劳动的身影和机械的轰鸣,一篮篮土豆块茎被种植在肥沃的泥土中。据了解,该产业园源于太和村依托村集体经济流转并整理土地而来,建有农业设施大棚80余亩,今年将种植土豆30余亩,其余的大棚内,温暖越冬的草莓、西蓝花、包菜等果蔬已郁郁葱葱。“我们大棚种植的土豆上市早于普通土地,而且个大质量好!”太和村党支部书记阮国志介绍道。
为推动园区提质增效,村党支部加强了谋划引导,不搞单一种植,走向“多点开花”。种植方面引进耕地机、播种机等机械,施用有机肥,节约成本。党支部还牵头外出招商考察,引入“冻干果蔬加工”项目,有望破解农产品滞销难题。“我们前往蔬菜产业大省山东考察学习,结合自身实际决定引入这个技术,将积存的果蔬进行加工,能有效提升产业效益。”阮支书介绍道。据了解,该项目将于近期正式启动,不仅用于该园区,还将惠及周边发展果蔬产业的群众,将“特色果蔬”打造为主导产业。
南沟村六组片片梯田上,十余名工人在进行黄姜种植,一处处深沟高垒整齐有序排列在土地上,静待藤叶缠满竹架。据了解,这里是南沟村今年新发展的200亩黄姜示范点,而通过近年来的逐步推进,黄姜种植已遍布当地6个村民小组,面积将达1300亩,培育“贵永鑫”等相关市场主体3家,通过流转土地、吸收务工等带动群众超过100户。
“从麻虎镇党委“1239”发展思路明确南沟村‘中药材’产业定位以来,我们有了清晰的思路,得以找准黄姜这一主导产业,并逐步探索拓展”,南沟村党支部书记杨家安说到。
据介绍,最早种植的一批黄姜通过本地及外省市场销售、自留用种等方式已实现经济效益。而除了黄姜,白芨、药用牡丹等中药材正丰富着当地中药材种植版图,发展核心产业的辐射带动效应正逐步显现。
与此同时,为激活“水经济”,麻虎镇引入的生态循环淡水鱼养殖项目也已复工建设,计划建设陆基养殖鱼塘60个,生态水养殖鱼塘1500平方米。该项目建成投产后,将有效改善当地农业产业结构,带动群众就业增收。
春耕生产正当时,社区工厂运转忙......在春天里,麻虎镇上下正向着“打造和美产业高地”的目标加速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