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河县农业农村局关于2023年度生态环境保护职责履行情况报告

时间:2024-06-28 17:05作者:来源:白河县农业农村局
文件名称 白河县农业农村局关于2023年度生态环境保护职责履行情况报告
索引号 zfbmssthjjbhfj/2024-0096 公开目录: 生态环保
公开责任部门 市生态环境局白河分局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成文日期: 2024年06月28日
有效性 有效 公开日期: 2024-06-28 17:05

县委、县政府:

为进一步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我局紧紧围绕改善生态环境工作部署的要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不断强化绿色发展对乡村振兴的引领作用,推进绿色生态农业发展,切实做好水域生态保护、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工作举措,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取得积极成效。现将我局2023年生态环保工作汇报如下:

(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1、围绕《生态环境问题自查工作有关要求》,我局落实人员负责,以生态环境责任清单任务为重点,结合2022年以来工作实际开展情况,认真开展自查整改,按照《“扫干净、摆整齐、改旱厕、清污淤”》专项行动方案,深入开展了村庄清洁行动,累计清理农村生活垃圾8390.91吨,清理村内水塘2724口,清理村内沟渠2833.9公里,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1709.6吨,开展进村入户宣传教育11320场次,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消杀3233次,发动农民群众投工投劳3.7万人次,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明显好转。

2、以厕所革命整村推进为契机,推动全县改造厕所700座,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7.1%,农村卫生旱厕改造模式得到了省市调研点名表扬。建成1座县城污水处理厂、7座集镇污水处理厂和34座农村集中式污水处理站,有67个行政村(社区)生活污水治理通过省生态环境厅认定达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标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55%,建成4处区域生活垃圾填埋场,规划配建15座日处理能力10-20吨的生活垃圾压缩转运站及勾臂运输车辆,收集车、箱、桶等设施,已建成投用了5座垃圾压缩转运站,日处理生活垃圾60吨。

(二)农药化肥减量增效。

1、化肥减量增效。一是制订下发化肥减量工作方案,明确工作任务职责,督促指导镇村开展工作;二是全县建立化肥减量示范点5个,示范推广面积2万亩,开展主要农作物肥料利用率试验4个,化肥利用率达到42.7%。三是持续开展科学施肥、配方施肥技术宣传与指导。共召开测土配方施肥培训现场会10场次,培训群众500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000余份,全县主要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面积达到20万亩次以上,覆盖率保持在91.6%。化肥使用量比上年减少1.1%。

2、继续抓好土壤肥料工作工作。认真完成业务工作。制定了《白河县2023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实施方案》、《白河县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试点示范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开展耕地污染防治和源头管控,选取卡子镇、麻虎镇、茅坪镇等受硫铁矿污染影响程度较大的镇开展受污染耕地利用试点工作,各镇建立受污染耕地利用试点示范面积各200亩,推广低积累品种替代、水肥调控、土壤调理、种植业结构调整等安全利用措施,形成较完善的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技术体系。重度污染耕地通过退耕还林,管控措施到位率100%;2023年采集农产品及土壤样160个,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化验检测,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同时不断改善耕地生态环境质量,有效降低农产品污染风险。及时开展第三次土壤普查工作。制定了《白河县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方案》,成立了以副县长为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扎实推进第三次土壤普查工作。

3、开展有机肥料替代。在设施蔬菜、茶叶、水果等特色农业示范区区,重点推广“有机肥+配方肥”、“有机肥+水肥一体化”“有机肥+秸秆还田”模式,引导农民就地就近利用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有机类废弃物积造施用有机肥,促进土壤质量和农产品品质提升。同时在示范区通过项目资金采购有机肥料700余吨,落实试验示范,开展采土测试及技术宣传培训,制定发布夏秋播作物施肥方案,进村张贴区域施肥配方,发放配方通知单,进行微信、公众号等媒体指导农户科学用肥。据统计全县2023年化肥使用量比上年减幅3.45%。

4、做好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农药使用零增长。通过推广诱虫板、健身栽培、“一喷多促”、专业化统防统治等绿色防控技术综合运用,控制病虫基数、减少农药使用量及使用次数,全年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53%以上;农药使用量(折纯量)5.6297吨,较上年减少0.004吨,农药使用量(折百量)比上年减少0.07﹪。

(三)持续做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1、继续严格执行管理方案。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县畜禽养殖业粪污资源化利用率,我县继续严格执行关于《进一步加强畜禽养殖行为规范管理和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的通知》,将养殖业主县、镇、村以及散养户的责任予以明确,建立了粪污资源化利用长效机制。

2、大力推广生态循环养殖。大力推广“猪-沼-园”生态循环模式,引导发展生态循环养殖,推广使用微生物制剂等饲料添加剂和低氮低磷低矿物质饲料配方,提高饲料转化效率,降低养殖业排放支持规模场配套沼气池、三级化粪池等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并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引导业主自筹资金,加强防污处理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进程。

3、改造升级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配套设施。以规模养殖场为重点,以生态循环为主要处理方向,安排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白河县兴达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等26家畜禽规模养殖场完善粪污处理设施及粪污处理配套设施的升级改造基础上,重点改进节水设备、建设雨污分流、管网布设等污水收集系统和漏缝地板、自动刮粪系统等设施,配套固液分离机等。全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1%以上,大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9%以上。

4、加强水产养殖尾水治理工作。加强配套设施的改造升级。严格按照《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绿色发展若干意见》《全国池塘养殖尾水专项治理规划建设(2021年-2035年)》等要求,以保障水产品安全有效供给和改善养殖池塘生产环境为重点,以养殖尾水循环利用、达标排放为目标,切实提高池塘养殖资源化利用率。加强技术指导,逐步规范了渔业档案,并指导其规范管理和填写渔业档案。进一步调整养殖布局,优化养殖结构,提高规模化养殖比重,大力推广多品种混养、稻渔综合种养等生态养殖模式,应用节能减排、节地节水等环境友好型养殖技术,加强投入品监管,限止投喂违禁违规饵料,规范安全用药,提升池塘水质,保持良好的养殖水体,促进水产品质量安全和水域环境改善。加强渔业生产经营主体技术培训,加快构建渔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升水产养殖尾水治理科学化、常态化。

(四)秸秆综合利用。

印发了白农业农村发〔2023〕63号《白河县2023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实施方案》,建立秸秆综合利用示范点16处,做好了秸秆青贮、秸秆还田、食用菌栽培等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全年农业生产可收集秸秆总量4.9225万吨,综合利

4.586万吨,利用率达到93.16﹪。

(五)农用地分类管控工作情况。

1、受污染耕地划定情况。对全县污染耕地进行了划定,建立了分类清单,编制了《白河县土地质量类别划分技术报告》,根据调查结果,分为优先保护(暂未发现污染)、安全利用(污染程度为中轻度,黄区)、严格管控(污染较为严重,红区)3类。

2、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情况。我县全面加强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制定了《白河县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确定了目标、工作进度和具体措施,完善了耕地土壤污染防治台账,对中轻度污染耕地采取品种替代、增施有机肥等措施进行治理,全县中轻度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4.21%;重度污染耕地全部进行退耕还林,完成率达到100%。2023年已采购1000吨有机肥用于中轻度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开展了400个土样和农产品样采集,全县建立示范点3个。

(六)废旧农膜及农药废弃物包装回收利用及处理。

1、制订年度工作方案,明确工作任务与职责;推广加厚高强度地膜、全生物降解地膜2.24万亩;持续做好农田残膜监测、农膜回收示范点建设,督促指导做好农膜回收与资源化利用工作。全县农膜回收企业1个,农膜回收网站(点)8个,初步形成了布局合理、方便群众交售的废旧农膜回收网络体系。

2、2023年全县农膜使用量145.5吨,回收124.2吨(其中,地膜覆盖面积2.11万亩,地膜用量105.5吨,回收量89.7吨,地膜回收率85.02%;棚膜使用量40吨,回收量34.5吨,棚膜回收率为86.25%),农膜回收利用率为85.36%。

3、积极开展农业环保知识宣传。让农户充分了解农膜、农药废弃物对农业生产和生活造成的危害及开展农膜、农药废弃物回收管理工作的重大意义。全年,累计开展培训8场次,累计受训人员400余人,发放专题宣传资料500余份。

(七)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

1、为切实抓好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工作,成立了白河县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工作领导小组,规范回收和处置秩序,促进回收处置工作的有序开展。构建回收体系,回收方式多样性,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落实相应管理措施,形成工作合力。

2、将全县19家农药经营门店和18家县级以上种植类农业园区全部作为公益回收点,鼓励群众将曾经丢弃在田间地头的农药包装废弃物捡拾并送交回收点。2023年,全县共回收各类农药瓶(袋)15.55万个,其中农药瓶6.21万个、塑料袋9.38万个,销毁农药包装废弃物0.35吨,累计投入资金1.12万元,折合每吨3.2万元,实现了回收率80%以上,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的目的。

(八)扎实开展了“中国渔政亮剑”系列专项执法行动。

1、制定了《白河县“中国渔政亮剑”系列专项执法行动实施方案》,成立了由分管局长任指挥长的白河县“中国渔政亮剑行动”指挥部,依托县渔政执法大队精干执法力量,组织开展了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常年禁捕、清理取缔涉渔“三无”船舶和“绝户网”、重点打击电鱼行为和重要水生生物栖息地督查等四项专项行动。进一步提升了渔政执法“六有”模式创建水平,为渔政亮剑行动提供坚强保障。

2、完善与公安、市场监管、水利、交通等部门和相邻的湖北郧西县、郧阳区、我省旬阳市的跨部门、跨区域执法协作机制,在整合执法力量、联合巡查检查、共享信息技术等方面做到了高度一致,协作机制得到了全面落实。同时,进一步明确了全县184名护渔员划段巡护责任,形成了县有禁捕执法队伍、镇有禁捕监管人员、村有禁捕巡护力量的网格化禁捕监管体系。

3、针对违法捕捞高发易发水域和时段,渔政执法人员不分白昼和上下班时间,对禁捕水域坚持开展不间断巡查检查。通过夜间蹲守,现场抓获非法电鱼2人,收缴电鱼工具2套,渔获物9.4公斤,案件已由公安移送至安康铁路检察院。在巡查检查禁捕水域发现的3只涉渔橡胶轮胎、3只皮划子、90余副“绝户网”、150根禁用钓具现场全部没收并销毁。

4、联合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坚持开展渔具经营、水上捕捞、渔获物售卖等环节的专项打击,从源头上杜绝非法捕捞行为。2022年以来,已立案查处违法捕捞案件6起,监督相关单位在电站上游开展增殖放流2次,共放流鱼苗32.9万尾,有效保护了汉江流域白河境内渔业资源。

(九)下一步工作措施

1、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发挥微信、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的作用和农业信息网络平台的优势,开展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宣传教育活动,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促进农民群众真正了解农业行业生态环保和农技推广工作的主要内容,提高群众对农业农村工作的认知程度。

2、积极探索有机养分资源利用的有效模式。鼓励引导农民增施有机肥,大力推广应用商品有机肥,推广种植绿肥。鼓励引导农民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投入。推进秸秆养分还田利用,结合机耕、机收等技术的普及应用,使水稻等主要农作物秸秆得以充分还田利用,使秸秆取之于田、用之于田,保护农业生产生态环境。

3、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进力度。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百日攻坚”专项行动,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创建为抓手,结合省、市、县级中心村建设,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机制,实现居住条件和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步改善提高。

4、建立相关工作机制。建立有效的农业生态环保联动机制;建立基层人才需求和培育、聘用相联的机制,畅通人才引进的渠道,提升基层农技推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