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布置的作业,孩子在学校课后服务时间就做完了,回家后我们可以安心地去打球了。”“我女儿今年上一年级,回家后一点儿纸质作业都没有。”这是白河县城关小学校门口等待接孩子的两位家长的对话。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城关小学通过积极探索、科学设计,让作业“瘦身”,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建立统筹协调机制,让作业“瘦下去”。学校构建以年级备课组长为具体责任人的学科作业协商机制,协调各年级学科教师在集体备课时,根据教学进度合理商定作业内容、形式和数量,进行内部协调,规范作业布置,并列出作业清单,严格按照《城关小学作业公示制度》在校内公示栏进行公示,接受学生、家长、社会的监督。同时,由班主任负责牵头,建立班级语数英教师小微信群,沟通每天布置的作业量。
加强作业设计研究,让作业“精起来”。学校把作业研究作为校本教研的重要内容之一,要求作业设计注重“四性”,即科学性、选择性、趣味性和探究性。每次教师在布置作业前,自己亲自做一遍,并在完成后认真分析,结合教学重点、难点和学生课堂上的实际情况,精心为学生挑选作业题目,去除那些机械性作业、重复性作业以及练习意义不大的作业内容,确保既达到巩固练习的目的,又切实减少学生的作业量。
尝试分层布置作业,让作业“活起来”。如何让家庭作业灵活起来,适合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求?学校组织教师就该问题多次进行研究探讨,要求教师精心设计基础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根据不同学情分层布置作业,做到因材施教。为此,学校精心制定了年级分层布置作业实施方案,把不同层次的学生合理归类,探索“基础+拓展、基础+弹性、基础+特色”等多种模式的分层作业,尝试推行班级“作业豁免卡”,奖励当日有突出表现的学生,激发学生积极向上。
优化课堂教学质量,让作业“走进来”。学校要求教师从认真研读教材做起,做好学生新旧知识的学情调研,倡导课堂上的有效练习,让作业走进课堂。例如,语文组的教师通过读写结合的深入研究,明确提出在课堂教学40分钟内,让学生完成课后小练笔,教师及时对学生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及时提出修改意见,有效提高学生作业质量和效果。
“双减”之下,作业从简、质量不减。城关小学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同时,切实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思维品质,让教育回归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