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厂镇大坪社区:小小蚕桑大产业 造血致富拔穷根

时间:2020-05-29 18:02作者:纪道娅来源:中厂镇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时下,走进中厂镇大坪社区黑水沟蚕桑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只见一排排郁郁葱葱的桑叶在和风吹送下翻起一轮又一轮绿浪,呈现出一片“绿色农业助力百姓脱贫”的美好景象。

大坪社区蚕桑产业历史悠久,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栽桑养蚕,但由于产业链不完整、销售渠道不畅通等原因,群众收益始终不高,桑园面积逐年缩减,蚕桑产业逐渐陷入低迷。脱贫攻坚以来,大坪社区两委班子坚定产业扶贫的发展思路,立足自然资源优势,通过土地流转园区技术革新、市场主体带动、规模化养殖,把蚕桑产业作为该村转型升级、精准扶贫的主要渠道,大力引导农户种桑养蚕。

“经营两亩桑,脱贫奔小康。”这几年,大坪社区建档立卡贫困户胡承全积极发展蚕桑产业,不仅成功摘掉贫困户的帽子,日子也越过越红火。胡承全今年68岁,家里3口人。老人上世纪70年代参与了襄渝铁路建设,工程完工后回到家乡。因为在修铁路时腰椎受了伤干不了重活儿,家里的日子一直过得紧巴,2017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动态调整时,他家被纳入贫困户。后来,村里发动大家种桑养蚕,既给蚕桑种苗,有提供资金补助和技术扶持,胡承全心头火热,积极学习养蚕技术,全身心投入蚕桑产业。2019年,他和老伴儿一起养了7张蚕,一张蚕种能出40多公斤蚕茧,仅养蚕一项就收入2万多元,顺利实现脱贫。

“多亏养蚕我才能摘掉贫困户的帽子,脱贫了心里松快更有干劲儿了。今年我打算养6张蚕,再养两头猪,加上烤甘蔗酒、卖洋芋,指定不比去年差。”提及今年的发展计划,胡承全乐呵呵地说到。

目前正值春蚕进入四眠期,不用喂食,但五组刘仁江夫妻两还是早早地打了两背篓桑叶回来。“四眠醒了之后,这些蚕都属于大蚕级别了,食量大增,每天要喂多次,一张蚕一天都得一百多斤呢。”嘴里“抱怨”着,刘仁江手上动作不停,仔细将桑叶盖好。“去年我媳妇在家带孙子,顺带养了3张蚕,挣了5000多块钱。一张蚕种只要60元,家里有好几亩地的桑叶,再加上产业奖补,算起来比我在外面打工效益还要好。”刘仁江分析说。家里是贫困户,他往年都是在外务工,今年受疫情影响,出去打工也不踏实,仔细琢磨过后,决定在家发展蚕桑产业。“我之前腰受过伤,这才做完手术不久,这季春蚕我们只养了两张,准备夏蚕和秋蚕再多养些。”四眠期过,春蚕即将吐丝织茧,刘仁江的“致富梦”也定能破茧成蝶。

“蚕桑生产投资小、见效快、受益时间长,是我们村易地搬迁后续扶持长效产业的首选,也符合国家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眼下,村民们正积极地为第一批蚕而忙碌着,蚕桑产业的造血输血功能定能解决不少家庭被“贫”困住的局面,蓄势待发,帮助我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作为社区支部书记同样也是白河县大坪蚕桑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的柴伦常信心满满。依托他的公司,该村的蚕桑产业建立起了“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实行产供销一条龙,有效解决了部分贫困户信心不足、抗风险能力不强、增收不稳定等问题。2019年,通过土地流转、进园务工,该公司辐射带动农户48户146人增收致富。

蚕桑产业铺就致富路。据悉,目前大坪桑园面积累计发展到650亩,栽桑养蚕户发展到45户,年养蚕200张,产茧9000公斤,预计实现产值达33万元,2019年带动全村60户贫困户180人摘掉贫困户的帽子。蚕桑产业已然成为大坪群众脱贫致富的又一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