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白河知县顾騄

时间:2018-09-04 09:57作者:蔡建中来源:档案史志局

顾騄,清扬州府高邮州兴化县(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人,为顾氏迁兴化第二十世。清光绪十七年( 1891)三月,顾騄以举人大挑一等出任陕西白河县知县;至清光绪十九年(1893)八月,升任从六品同知衔凤翔(今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知县。

顾騄任职白河知县期间,严厉整治私铸钱币者,到乡野遍访民间疾苦,劝民农桑,收粮入仓以备荒,筹资作乡试宾兴,主持编纂清光绪《白河县志》,等等。时白河私铸钱币风盛行,顾騄严厉整治得以禁止。顾騄对凡抓住得私铸钱币者,先杖后罚,打得皮开肉绽,数月不愈,遂无人敢再私铸钱币。

公事之余一有空,顾騄就坐竹篼(竹制有座位而无轿厢的轿子)到乡野遍访民间疾苦,劝民农桑。清光绪十九年(1893)五月,顾騄坐竹篼检查社仓储粮情况。至西乡川河堡(今白河县冷水镇原川河乡),发现生员邹协用种桑养蚕有法,就登门求教,“入其门,新茧满箔,阶除备列。”当得知养蚕之法源自咸阳杨双山遗书并加以改良后,顾騄忙为他斟酒庆贺,说到:“生今推行其法,以为一方倡率,较之奉行具文,功德为不侔矣。慎毋若商贾之专其利可也?”并将邹协用种桑养蚕之事载入清光绪《白河县志》,留给继任者治理白河用。

清光绪十九年,顾騄捐养廉银400缗并筹资给商人,用半年时间收粮 ,将白河的常平仓、社仓、义仓等3仓补足,以备荒年。同时,由白河天池书院山长王贤辅牵头,为乡试士子筹资作宾兴费。

清光绪十七年( 1891)三月,顾騄到任白河。白河天池书院山长王贤辅、学博李宗麟即嘱请修县志,顾騄约定一年后编辑。清光绪十八年(1892)十月,顾騄即遵约定,或拨公款,或捐富户,捐筹资创修《白河县志》。顾騄在仔细核对清嘉庆《白河县志》后,定下清光绪《白河县志·凡例》经费宜筹、采访宜周、记载宜择、笔削宜公、援引宜核等5条规矩,即委托王贤辅、李宗麟等全权筹议办理编纂光绪《白河县志》事项。

清光绪十九年(1893)八月,清光绪《白河县志》修纂事竣刊印期间,已升任从六品同知衔凤翔知县的顾騄,欣然为序。著有《顾凤翔遗集》汇编入《清代诗文汇编》。



参考书目:

1.清光绪《白河县志》;

2.新编《白河县志》;

3.《顾氏族谱》、新编《凤翔县志》。



东门“桑园”怀尹公


今白河县城东门巷东向,就是清白河县城内城东门。东门外的一大片地方小地名“桑园”,又名“尹公桑”,白河县城1970年代前出生的人都记得这个小地名。

尹公叫尹昌龄(1869-1942.11.29),字仲锡,晚号约堪。本郫县(今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人,祖辈来成都经商,遂入华阳县籍(今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华阳街道)。清光绪十四年 (1888)乡试中举,光绪十八年(1892)殿试二甲第四十五名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吏部应选考试中,故意在试卷上誊写特别大的错别字,得以不及格外放分发陕西知县即用。由于,尹先生少年苦学成近视眼,外放晋谒长官请安时,取下眼镜后摸不着手本,就在地上瞎摸。忽然,想起手本放在靴筒内,急取呈递。长官面试印象不好,不十日,便委署陕西白河知县。

白河县是陕南苦寒之地,加上连年灾荒,匪多民散。清光绪二十年(1894),尹昌龄到任白河,即清匪患、禁赌博,赈荒劝耕织,倡植桑养蚕。

其间,在兴办团练、操习技击中,他腿缠锡瓦、驰马挥弋,布衣粗食与团丁共甘苦。他常便服乔装亲拿盗贼,禁止赌博,一时盗、赌敛迹。荒年时,他常坐竹篼下乡劝赈,灾民得救不少。他倡植桑养蚕,在衙前署后广植桑树,人们称清内城东门外他亲手植的万株桑为“尹公桑”。同时,他命令各乡保集资置义田,收租交纳畜税、杂捐,免了农户的畜税、杂捐。不一年,白河大治,尹昌龄以政绩卓著、清正廉洁调任长安县(今西安市长安区)知县。





参考书目:

新编《白河县志·人物志·人物传记》。

陶亮生:《五老七贤亲炙记》。

张耀华:《商中的创始人——尹昌龄先生》。



罗洪先回白河与楚山悟道


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三月,罗洪先苦于在江西吉水(今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静修时,屡有问学、拜访之纷扰至,静不下心来静修。罗洪先说:“念在家时,每为外境所扰,苦无所避,恨不踵康节百原山中故事,屏居岩谷,与世不闻,静观吾心存亡有无之故”(《答双江公》的信)。为此,罗洪先就打算回陕西汉中府金州白河县(今陕西省安康市白河县),罗家故居静修。

恰好此时,湖广黄州府黄陂县建明山(1609年更名木兰山,今属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木兰山)道士方与时相邀,互相学习儒学和道家静坐之术。罗洪先遂于正室曾浙相约出行7个月,与王畿 (字汝中,号龙溪,明代思想家、阳明学派主要成员之一)一同前往白河县。中途,入建明山向方与时学习道家静坐之术,传授方与时等儒家学说。

不久,王畿先行告别返家。而罗洪先则静修3月,终大觉,体悟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即会得万物一体即是致知、由此去亲亲仁民而爱物就是格物。将他执着十几年的儒家“收摄保聚”的主静归寂学说,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其间,罗洪先在黄陂县停留有5个月。因背痈未能实现他回白河旧居的愿望,病稍好就折返吉水了

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九月二日,罗洪先返回江西吉水。其间,妻子曾浙闻他病,担忧致病情加重,加之庸医误诊,已去世12天。罗洪先为此专门作祭文《奠亡室曾孺人》,怀念两人35年的夫妻情。


参考书目:

[1]《罗洪先集》,徐儒宗编校整理,凤凰出版社,2007.03第1版。

[2]《罗念庵的生命历程与思想世界》,张卫红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02第1版。